几元一顶的帽子从0到月销500万,他只用了6个月!

作者: 义乌小商品城 来源: 义乌小商品城 2022-03-14 13:47

“2019年疫情开始后,我的生意下滑了70%,为了活下去,团队展开痛并快乐着的转型思考”,于莹说,“这一年多来,通过自身的改进,帽子这摊生意,从线下到线上,从0到月销500万,我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于莹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帽子品类的一个经营户,2015年开始做帽子的生产和贸易。

在疫情没来临之前,光线下的生意就可以很富足,疫情之后,国外的采购商进不来,货物出不去,无论流量还是销量都遭遇“滑铁卢”式的下降……

但从2020年中旬开始,通过销售渠道的转型和团队的改革,恁是实现了逆势增长,到2021年6月,线上渠道实现了5000多万的销售,批发价几块钱一顶的帽子,日单量从几千单到10w单的增长,线上出货从0到月销500w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危机来临 断臂求生

于莹的公司叫义乌市美冠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帽子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公司,是义乌市场中大多数企业的一个缩影,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弊端凸显,线下业务的直线下降,导致他在韩国首尔、广州的实体门店入不敷出,几百万的库存无法消耗。

图片

“危险来临的时刻,就是机会诞生的时候。” 当时的于莹没有退缩,困难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反而干劲十足,在“痛苦”中,思考并探索企业求生之路。

他关掉了韩国首尔和广州的两家门店,把所有的库存送给当地的公益组织,只保留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实体店铺,义乌商贸城作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超市,无论是现实和理想,都能给人相当大的底气和希望。

借船乘风 专注全球线上贸易

关了韩国和广州的实体店以后,依托义乌小商品城的贸易基础,2020年6月开始,于总开始尝试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渠道,带领手下的团队尝试从传统的外贸模式向线上电商转变。

疫情间接“逼迫”人们的社交活动在线化,从而推动线上经济蓬勃发展。

于莹借着这股东风和团队一起不断探索国内外的线上平台,包括小商品城的Chinagoods官方平台,还有阿里1688、速卖通、亚马逊、希音、Lazada、Shopee、直播带货等等超过了几十个,而这些线上平台确实能够在疫情期间把货品卖出去,甚至超越原来的线下实体生意。

图片

优化生产 应付电商的灵活多变

在开发线上渠道的前期,他发现传统“小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互联网个性多变的需求。

“以前接到订单后,从前期面料采购,中期走完32道制作工序,再到最后帽子成品,至少需要21天”, 于总介绍,这个周期对于互联网来说,太长了!帽子刚生产出来,款式热度已经过了……

于是当机立断,优化生产,对工厂流水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工厂员工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能单独完成帽子成品生产,打好“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基础。

接着根据帽子的“点、线、面”各个部分,提前准备好“半成品”;引进再刺绣、再印花、再加工的先进设备,对半成品帽子进行再创造;同时,接入ERP系统对工序进行数字化管理……

经过一系列改革,一款新品从研发到出成品,可以控制在惊人的1小时内,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据了解,目前公司每周上新100款左右,在线SKU(商品种数)有5000多款,一天的承载量从刚开始的几千单,上升到5-10万单;海外线上一个月的销量,妥妥的稳在了500万以上!

从钢铁硬汉到帽子大佬

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于莹做帽子始于2016年,很难想象在这之前,他曾经是一位高铁制造的焊接工程师,与钢铁焊接相伴了10几年,经历中国高铁的5次提速。

本着“人生意义在于体验,在于成长”的信念,他来到义乌寻找另一种人生,从地下室开始创办公司,将其以“高铁速度”做到了如今帽子行业里的佼佼者。

对他来说,改变行业是考验,自主创业是磨炼,生意下滑是挫折,一路虽磕磕绊绊,但重要的是体验,是改变,是成长。

立足市场 变局发展

同样在奋进的是义乌市场

后疫情时代,义乌小商品城立足市场,变局发展,以Chinagoods平台为核心载体,为商户搭建全链路、全场景、数字化的市场贸易生态圈。

于莹对义乌小商品城数字化的理念和模式非常认可,认为义乌市场是国际最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陪伴Chinagoods共同成长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是真正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拥有这种突破桎梏,迎难而上的精神,帽子大佬于莹和Chinagoods平台与6万多个市场经营户共勉!

图片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