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不提经济增速目标,两会释放出啥信号?

作者: 大树维维安 来源: 经观财经眼 2020-05-22 19:05

文/大树维维安

经观财经眼专栏作者

两会,来了!

一年一度的两会,绝对是操心经济的吃瓜群众最感兴趣的——关系到下一轮全民资产配置方向的重头戏!

非常罕见的一点是,今年,政府竟然只字未提GDP增速的具体目标!

释放出啥子信号?

GDP增速能达到多少,这在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几乎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数据,无论如何也是得想方设法“精算”出来的——2014年到2019年,GDP增速分别为7.3%,6.9%,6.7%,6.8%,6.6%和6.1%,几乎沿着历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行走,无一脱轨。

今年为何就“没有目标”了呢?

因为疫情,疫情导致了太多不确定性,发散到经济上就是蝴蝶效应。这个我们能理解,但“没有目标”之于“定一个5%,或者4%这样的小目标”,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

从历史角度来讲,“没有目标”的意义就显得更为深沉——这代表着放下执念。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按照十三五计划立下的指标,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倍,今年GDP的增速需要至少达到5.7%,一季度录得负的6.8%,剩下三个季度增速超过9.3%才能达成。

于情于理,现在要达到这种“报复性反弹”的数据都是不可能的了。

既然常理上不可能,就没必要去通过强刺激生拉硬拽,否则会产生更强的副作用——很简单,把中国经济比做一个每年体重都相差无几的成年人,由于饮食控制得当,他每年的体重大概都能比上一年增加个7%左右,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导致他的体重突然下滑了10%,这个时候你试图让他暴饮暴食,回到7%的增重标准,他的亚健康状态就会愈加暴露——货币贬值,通胀上升,投资和消费出现断层或真空,疫情的后遗症会爆发出来。

放下执念,很好,代表着尊重现实。

换一个思路讲,如果今年没有这波疫情的话,这个5.7%的目标应该不难完成——最大的利空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进入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期,即便美国还是在处心积虑给中概股使绊子,但对中国外贸和内需的影响有限。而投资和出口,从去年下半年其实就已经稳住了。

尊重现实,就是抛弃这个不切实地的念想——你不可能从心底里当做这个疫情没有来过,复工后众望所归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如期到来,就是残酷的事实。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依旧意兴阑珊,而出口依然没有解禁的明确时间表……疫情确实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存秩序,经济的五脏六腑,都需要调养生息。

但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目标呢?

也不是,有些目标仍然是可以量化的。

量化的目标,基本是聚焦民生的,可以看出今年的主要思路就是保民生,保就业,而不是保增长。

比如这样一个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这个目标关系到中国城镇化的未来问题,疫情来不来,或者有没有第二波,城镇化和失业率这两个指标都不能有太大消极波动——正如美联储配合美国联邦财政不断微调经济政策,千方百计保美国非农就业率一样,2020年的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指标比2019年略低(约400万人),调查失业率6%目标同样略高于2019年的5.3%,这个是已经考虑到疫情影响后做的调整了,相信这也是中央给地方政府设定的数字底线。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这个不用过多置评,同样是关乎民生方面的。

2019年是2.9%的涨幅,考虑到今年的货币刺激更甚,3.5%的涨幅也算是差不多了,考虑到2019年高物价的代表(猪肉,鸡苗等)价格涨幅已经随着节日和疫情因素的消散而透支,而低物价的代表(焦煤、焦炭等)又随着下游实体复工后社会库存的减少得到挺价的支撑,今年的CPI涨幅构成大体会是一个轮动后趋于平衡的过程。

那么,控制CPI涨幅在3.5%的意义在于什么?

对于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问题,通常更多地采用影响生产供给的产业政策加以调控,对于核心CPI的波动,一般是货币政策的角度出发加以调控,而这个指标无疑给我们间接释放出这样一则信号——疫情当前,政府已然在全力协调生活必需品的保障生产工作,食品和能源在去年的价格基础上略有微调(涨价)属于正常现象,政府不会放任不管。而货币政策同样不会有大起大伏(大规模降准降息也不现实),总体就是刺激当前,但本质上“稳”字当先!

后疫情时代,谁先能让百姓的心态和钱包“稳”下来,谁就能为今后打开惯性增长做好最快的准备。

关乎民生,政府还传达出了超强的信贷托底意思。

这次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目前已经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有2.29万亿,这个数字超过去年一年的量,今年全年专项债会超过3.5万亿。

而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在历年来看这也是最高的。

这些钱流到哪儿去?当然很难直接揣到老百姓或者企业的口袋里去,更多的是输入到商业银行内部,让银行更有余力给实体提供信贷支持,最后的落脚点其实也是民生。

所以,今年的“不设目标”其实也只是相对的,其实是政府有了更加实际且可执行的目标——成熟的大国的确应该放下对数据的拘泥和偏执。那个以GDP增速论英雄,在某些关键增量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走一步,看一步,负重前行!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