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饭局之后,阿里腾讯走向了两极

作者: 经观财经眼 来源: 经观财经眼 2020-09-03 15:28

近日,互联网行业的大事除了TikTok的内外交困,最引人注意但也有可能最被忽视的一则新闻就是:阿里和腾讯之间的市值差了一万亿。几年来,人们往往把阿里腾讯相提并论,认为流水的互联网网红公司,铁打的AT。不仅是因为两家分别拥有淘宝、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国民级APP,更是因为两家的市值交互上升,不分伯仲。但今年夏天开始,尤其是这几个月来,阿里腾讯的差距逐渐拉大——腾讯已经被阿里落下了一个字节跳动的市值。

股价市值往往是外在表现,内在原因则多源于公司的战略布局和赛道选择。公司发展的成色和市值往往像是人手里牵着的狗狗,狗狗不会离主人太远。不用追及过远,哪怕只回溯到3年前的乌镇饭局,AT今日之差异早在那时就有了一些伏笔。那时的腾讯,可谓高朋满座,其财务投资的标的公司和财务顾问悉数出现在饭局上。几年过去,京东退守物流,字节跳动恨不得取腾讯而代之,美团要做无边界商业即将跟微信支付等等正面冲突,一个当时还寂寂无名没上桌的黄铮把腾讯自己的流量玩得比腾讯还溜……

有了饭局,失了格局。回过头来看,AT两家的差异不失为中国企业道路选择的启示录,也给当下人们寻找产业、创业机会提供了足够启示。

财务投资失控

8月下旬,几大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布财报,腾讯财报就营收增速来看也并不逊色,但市场对腾讯增长空间的担忧,却全来自腾讯当年的“朋友”——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饭局上的被投公司们。

那个饭局被称为“东兴饭局”,是因为坐在传统主宾、主陪位置的,是刘强东和王兴。

2016年8月,腾讯称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京东的入口,一度在腾讯微信的“九宫格”之列,这对极度克制商业化的微信来说并不容易——在经历易迅、拍拍的失败之后,腾讯太希望在电商领域东山再起了,如果自己做不好,那就花钱让别人来做吧。

但两个人的合作便如同是被迫进入相亲市场的男男女女,只有掂量斤两揣测得失的谨慎,难有干柴烈火不分你我的化学反应。刘强东依然放不下成为互联网“第四极”的雄心,在2017年618大促,也就是京东的高光时刻时,屡屡对外强调BATJ的新格局,J就是京东。

来自江苏宿迁的寒门学子,也并没有因为资本的力量拜服于深圳普通家庭出身的计算机少年,在一些场合,京东屡屡暗示“腾讯的流量扶持没有那么厉害”。东兴饭局乌镇相聚三年之后,京东市值在经历明州事件之后爬坡到高值,但亮眼的财报并未换得二级市场太多关注:比起那些在更广市场更新赛道的新秀们,人们对一个固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了无兴趣。

与京东相比,美团这几年的发展更为有趣,资本市场对其期待也越来越大。与刘强东相比,王兴更加不愿意在AT之间选边站队。“我不嫁进豪门,我就是豪门”,可谓是这位清华高材生的内心独白。王兴所说的无边界,指的就是再造一个线下淘宝,一举掌控本地生活。而这意味着美团需要在抵住携程在酒旅方面的竞争,还要在地面履约、移动支付方面与腾讯、阿里分别开战。一边骂阿里,一边学阿里(的企业管理)已经是这位周瑜式人物的日常,但对于腾讯,王兴则有更复杂的感情:10年前,腾讯因为抄袭,有伤行业发展,被创业者声讨,与360就用户电脑桌面“二选一”开战后痛定思痛走向开放。而当时指责“狗日的腾讯”的人里,就有当时还是创业者的王兴。

过去几年,腾讯漂亮的财报中不乏类似京东、美团这样及一些小体量其财务投资的收益。与阿里“战略投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腾讯式财务投资战略,也曾被奉为圭臬:阿里的方法太笨,腾讯的做法更聪明,更温和,不得罪人还赚钱。

可是哪有这样的好事。

近年来,腾讯的投资风格骤变,收购supercell、收购搜狗——腾讯也越来越阿里了?这是因为腾讯越来越感受到财务投资策略的短板。

首先让腾讯大彻大悟的是2017年、2018年的新零售竞争。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包括新零售在内的“五新”战略。2017年4月,张勇在阿里内部孵化了2年的盒马鲜生面世,新零售之战打响。

此后两年,阿里融合银泰百货、大润发,腾讯就等而下之买买买……但一圈财务投资下来发现,新零售不是一个有钱就是王的领域——对交易的理解、体系内的跨部门协同、基础设施的搭建、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几年内允许不盈利的战略定力,都是腾讯财务投资风格所能接得住的。

阿里的新零售可谓“请君入坑”——阿里在开辟一个新赛道之前,往往已经准备好了顶级跑鞋,但腾讯往往是赤脚进入。不健身、不增肌,看见金牌了就拿着钞票向赛场挥舞招兵买马,自然难以找到同路人,赢得比赛。

反观阿里,几年下来,反而是稳扎稳打,一路呼啸而过,已经甩开对手相当身位。除了新零售,在家居家装领域表现最为明显。阿里先后成为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南北双雄的大股东,并将技术能力输出,这个除了房、车之外的高客单价领域,已经有了一些阿里味:在最新的红星美凯龙财报里,天猫同城店、跟天猫合作的数字化被其称为“第二增长曲线”,业界不禁感叹:腾讯最先喊出“产业互联网”,可是做实的,却是阿里。

潮汕式的“聪明”和浙商式的“笨”,让人莞尔。

流量好牌打烂

如果说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风格的区别,是聪明和智慧的差距,虽有格局之差,但不至于误了卿卿性命,那么对于身家性命“流量”的规划,就足以让腾讯处于时刻焦虑。

与京东、美团“你我本无缘,全靠我有钱(流量)”的暧昧关系不同,程序员出身的张一鸣当时也在这个饭局上,字节跳动没有接受腾讯的投资,对于业界流传出的“字节或将被腾讯收购的传闻”,张一鸣的一句“我相信大家来头条上班不是为了被收购”则是燃爆字节跳动的年轻员工,也更显得腾讯的一手流量好牌打烂,或者没打在新时代的增长点上。

2011年1月,微信面世,张小龙逐年封神。产品经理文化一时火变神州大地:无论是喜提动车的微商,还是做出微信小程序的创业者,无不感念腾讯赏饭吃。

但几年下来,张小龙出现在业余高尔夫比赛中的次数渐渐多过在微信公开课中的次数,“产品经理文化“不再那么引领潮头。那是因为同样是玩流量,“算法”超过了“产品”,在年轻人尤其是90后、95后中的受欢迎程度,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大大超过了微信。

马化腾说:“我最大的担忧是,越来越不懂年轻人的喜好。对此,我有两个想法,一是让理解的人到前面闯,二是投资这样的人和企业。”

以字节跳动为代表,更年轻的面庞、更快的造富速度,对人们闲暇时间的更多侵占、由算法形成的更高效的内容匹配、更高的广告主满意度,让微信又懵又无奈。

而且,张一鸣不想被这样投资。“我创立公司,才不想成为腾讯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树下模仿别人,这样多没意思。”

但更令腾讯一口闷气出不来的,还并非字节跳动的正面竞争,而是拼多多这样的后院起火。

时代消灭你往往与你无关,掀掉饭局的人,往往是当时不在饭局的人——当时刚成立不久,还未上市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厉害之处在于,同样是玩流量,腾讯只能止步于社交,但却做不成商业化。但拼多多却做成了——来,你给我砍一刀,他给我砍一刀,价格便宜过你不得不要。除了最早的砍一刀,拼多多还做出了“拼小圈”,尽管存在泄露用户隐私嫌疑,但不得不说成功的勾起了用户购物的“社交”功能:听其言观其拼小圈。

而更令腾讯胸闷之处在于,拼多多在微信好友之间、微信群里的分享,拼多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拼多多的游戏属性。多多果园、各种任务……腾讯也曾出过“跳一跳”、“打飞机”这样全民关注的小游戏,但却并未将其成功商业化。

2018年,黄铮接受《财新》采访,在提到其与腾讯的关系时说,(你以为腾讯的流量便宜),腾讯的流量不便宜啊。这话是实在话——在通过微信社交网络获得用户基本盘之后,黄铮逐渐让用户走出微信“黑洞”——引导用户在拼多多APP下单而非在微信小程序下单。这也是拼多多活跃买家总是高于移动月活跃用户的原因:用户可能通过微信小程序买了东西,但尚未被拼多多引导为拼多多APP的用户。

黄铮此举并非像刘强东一样刻意追求不站队的互联网大佬夙愿,只是因为腾讯的霍霍刀光:鹅小圈正是奔着干掉拼小圈而来。黄铮又不傻。

抄袭策略过期

2011年微信推出之前,市面上并非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软件。远的有韩国的Kakao talk和Line,近的有小米推出的米聊,都比微信更早。

因为有开拓者在前,微信刚面世时,也少不了腾讯一贯面临的“抄袭”争议。但随着张小龙这位超级产品经理登台,微信在产品体验、商业化克制方面可圈可点最终一骑绝尘,业内对其的抄袭之声渐渐散去。

那时的腾讯,也曾自比过微软:与微软一样,腾讯也是“后发制人”,未必见得先开创了哪个赛道,但一定能快速跟进,成为这个赛道的终结者。

但微软与腾讯的不同在于,微软有研究院和研究院背后的实打实的基础技术的投入,并培养了一批技术大牛,其微软亚洲研究院不啻为中国互联网人才的黄埔军校(之一)。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之后,纳德尔让微软从办公软件转向云计算,一举让微软实现市值翻4倍以上,带领微软进入了新时代。

而反观腾讯,以3-5年为维度来看,依然是游戏为王,业务转型乏力,帐下无良将,杀伐无力。

为什么呢?微信不依然是个好产品吗?就算是业界有更好的产品出现,腾讯抄还不行吗?

微信依然是个好产品,“抄袭”依然可以解决产品级别的落后,但似乎属于微信这种模式的高速成长,已成往事:C端互联网红利减少,to B互联网来了。

产品的时代快过去了,产业的时代来了。

怎么看?从今年冒出来的新品牌来看,元气森林、三顿半、永璞咖啡、钟薛高,互联网早期公司的积累和架桥修路,已经让产业界至少是轻工业、轻制造业的创业门槛在降低。更多的创新、更诱人的造富故事,更均等的财富机会,到了产业那里。

这个局这这个时代趋势,阿里通过战略投资、技术投入、运营和平台治理思路改革,已经悄悄布了至少3年,阿里云更是有11年的超大投入,但腾讯却没有任何准备。

而互联网C端红利还剩下什么呢?除了拼多多式的后路包抄,且还是事实上淘宝天猫所放弃的市场,正如同中国制造升级带来的和越南制造的“溢出”效应。除了这些,所剩无几。

抄袭策略,显然过期了。

而分析完AT走向两极的历程不禁令人感叹。当公司大到一定体量,到底要做什么?既然乘着时代东风有了超速增长,应该给社会回馈什么呢?是更低门槛的品牌成长环境、更丰富更公平的就业和财富升级路径、更新当然也能难的行业新赛道,还是20年不变的游戏为王、抄袭策略、财务投资?

孰优孰劣,一望即知。

当然,一切可能也并非我们所观察到的。正如3年前走入那个饭局的一位互联网大佬:也没什么,我就是饿了。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