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酷爱”在年底爆雷的上市公司,都有这些特征……

作者: 夜忆文 来源: 经观财经眼 2020-11-30 19:34

       文/夜忆文

经观财经眼 专栏作者

年底了,按照惯例,又到了 “天雷滚滚”的时刻。

大有华晨集团、蛋壳公寓,小有三峡新材,海利生物……

太难了!防不胜防!

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华晨集团,负债高达1200亿,10亿私募债违约之后,仅仅过了几周,就冷不丁的突然宣布破产重整,包括地方银行、信托在内,一大帮等着展期的债权人都傻了眼。

因为研发实力不够,华晨集团其实早已经沦为了宝马的代工厂,但衰弱归衰弱,坐拥宝马这样的超级品牌,至少也应该是旱涝保收的,何况,还有辽宁省国资委的背书,竟然资金链说断裂就断裂?

为了避免大家接着踩坑,忆文君今天就来陪大伙儿侃侃:那些“酷爱”在年底爆雷的上市公司,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01主业不清,多业扩张布局

如果一家公司在行业内不能在主业上精耕细作,而是布局了多项业务,拉长战线,那么公司很有可能会被拖垮。

在这方面,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当属格力电器,近几年来,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进一步突破家电大本营,跨界进入手机、芯片、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以及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折腾到最后,无论是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还是格力洗衣机、格力手机等一系列产品,虽然广告天天播,但消费者认知度一直偏低,至今都没有成为格力电器的支柱和核心,反而导致格力成了“四不像”,离美的的估值差距越来越远。

虽然这段时间格力的股价上来了,但你要知道,有一半的功劳,要记在力挽狂澜的董小姐身上。(战略上重新聚焦主业,梳理渠道库存,直播带货销售额创下纪录)否则,我估计年底的格力在业绩上还要接着爆雷。

格力还算一个好点的例子。到了年底,更多有名无实的“多元化”,往往会随着年报的披露现出原形,是好是坏,到时候就一目了然了。

很多预期并不好的公司,都会出现庄家“抢跑”的现象,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或者阴跌不止。

近期的A股里,顺鑫农业、中天金融等多只主业赛道还不错的个股,均有过逆大盘持续下跌的表现,可见想见这些这些公司“多元化”的成色,并不被市场看好。

多元化布局,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公司本身发展强劲,规模效应起来了,有主动做大做强的要求,第二种情况是公司主业赚不到钱,或者已经触及天花板,只能通过转型来谋取持续发展。

两者的区别在于,大公司有较好的现金流,社会资源和人才储备,能够支撑这种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小公司就不一样了,因为资金不够,又或者原有赛道被挤压,顾此失彼,两头不得力的情况就时有发生。(可以参考同为白酒类公司,贵州茅台和顺鑫农业多元化布局后的市场反应)

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那些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低,整体业绩又出现亏损的公司,这一类公司很可能已经陷入了顾头不顾尾的局面,特别是那些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低于50%,甚至低于30%,20%的公司,你就得十分谨慎了,这样的公司未来是没有前途的。

比如,通葡股份是一家生产葡萄酒的上市公司,但去年葡萄酒总收入只有6054万,占比总营收的6.20%,公司的绝大多数收入由占比93.61%的电商平台贡献,毛利率只有19.97%,可见面对不景气的葡萄酒业务,公司选择了一条更加困难的赛道去发展,其结果就是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850万,处于被交易所“*ST”的边缘。

02股东和上市公司“貌合神离”

如何解释这句话呢?大体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分散,实控人多为自然人且频频出现质押、套现等与上市公司经营无关的行为。

在实控人持股比例不多的情况下,他所做的决定,可能并非都是站在上市公司或者股东的角度考虑。

我们举个例子,近期爆雷的安妮股份,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十大股东均为自然人,而且除了第一大股东林旭曦持股16.34%以外,其余自然人持股都比较分散,几乎都不超过1%。

(安妮股份K线图)

再翻看上一期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包括郑素娥,马信琪在内的多位相对“重要”的股东(持股比例在2%以上),都已经在爆雷前夕减持套现离场。

这一类型的公司,实控人之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利益与公司深度绑定,背后的原因你懂的。

依旧拿安妮股份举例,2011年9月,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妮股份2008年虚增营业收入69007661.97元,虚增营业成本52916336.6元,虚增利润16091325.37元。

回溯历史,安妮股份其实就是一家有财务造假“前科”的上市公司,按照常理,既然已经被证监会处罚过,以后的经营应该会更加审慎些,稳健些,至少不会在财务造假的边缘疯狂试探了。

然而,安妮股份在后面的几年不作不死,在2008年至2016年间,安妮股份共有8年发布业绩下修公告,堪称财报变脸的“专家”。其中2017年的亏损额,更是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

此番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似乎又是因为安妮股份踩到了人为调节利润的红线,比如,收购过来的子公司畅元国讯在今年业务突然大幅下滑,公司为此计提了大量商誉减值,2019年影视剧收入离奇般的确认为零,等等。

不谈安妮的财务状况,仅仅看看它的股东结构,也足够吓人——两年间,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起码换了80%以上,减持的减持,套现的套现,画饼的画饼。

没有人在意股民的死活,也没有人珍惜上市公司的声誉,因为这些所谓的“大股东”似乎就是抱着玩一玩,蹭一蹭热点的态度,没有一个愿意与公司共进退的。

这种股权结构的公司,即便没有财务造假等大毛病,我也不建议大家去碰,因为股权结构带来的治理缺陷太明显了,公司很容易发生决策失误的问题。

另外,很多私人大股东为了套现去忙活别的,几乎都是“梭哈”式的出借股票给券商,一旦市场下跌,就很容易爆仓,由于本质上属于私人(家族)性质的上市公司,基金、机构不清楚个中情况,自然也不敢贸然去救场,所以股价的跌幅往往十分巨大。

再者,到了年底,这些私人股东因为自身增信比较困难的关系,喜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粉饰财务数据,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份坑害投资者的“非标”年报。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扒一扒,2020年1月爆雷的那一波上市公司,有多少是自然人持股,高质押,股权还比较分散的,答案必将一目了然。

03持续“高强度”经营,难释重负

这里所说的“高强度”,当然并不是指公司管理层很敬业,昼伏夜出,而是说公司是在长期高负债的模式下生存的,公司积累下来的利润大比例用来偿还了利息,最终公司“很不幸”的沦为了金融机构的打工仔。

我们按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选择,可以发现,近一个月以来市场跌幅居前的股票,大部分都是资产负债率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其中尤以ST公司的跌幅为甚。

举个例子,2019年12月份的时候,股吧里很多大神都预言华东科技要爆雷,因为它的资产负债率创下历史新高,果不其然,2020年1月,华东科技在年报预告中直接计提减值超56亿。

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并不是都要一棒子打死,而是你得拿出来和行业均值做个比较,像房地产行业普遍就较高,资产负债率80%以上都是正常的,但是像泰禾集团,云南城投这种奇高无比的,到了年末阶段的走势,就会明显弱于同行,并且会伴随大量的减持和套现压力,看起来也和“爆雷”没什么差别。

年底了,都悠着点!

如果朋友们对爆雷的上市公司还有其他观察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