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的生产力价值,是如何被拼多多重新定义的?

作者: 脑极体 来源: 脑极体 2018-11-25 14:00

每当世界文明的进程向前推进时,我们常常把原因归功于科技。像是我们会说两次工业革命与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密不可分,又像如今我们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联系起来。

可如果将这一命题更加细化,我们会发现其实科技只是手段,真正推动文明发展的,还是生产力价值的重新定义。

像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不光是灌溉系统和车轮的发明促生了城市,而是当生产效率提高,人们才脱离了共同劳作状况。于是勤劳者多产,懒惰者少产,才有了私有制概念进而产生了财富分配与阶级区分,进而再有了保护财产的法律。

又比如电力系统的应用。在电力深入到工厂与农田之前,是电报、电话等通讯设备的应用加快了交易信息的流通,让那些拥有通讯渠道的地区率先打通高效供需链,改变了世界范围的财富分配。

这种生产力价值的重新定义,在今天仍在不停发生着。拼多多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10亿,是乡土创生的价值

几天前,拼多多发布了2018年Q3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平台GMV达3448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86%;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44%;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31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2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894.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2018年第三季度,平台实现营收33.72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79%。

在电商巨头们打造的新零售体系日渐完善时,拼多多仍然能异军突起实现将近七倍的营收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对于三四五线城市和乡镇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深入匹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当很多分析师把拼多多当做“消费降级”的分析样本时,拼多多已经扎根在乡土之中默默创造价值了。

作为电商企业,平台的营收既意味着市场供给方巨大的流动,对于拼多多而言,带来的更是农产品、小商品制造业等等乡镇经济主体的活跃。

数据显示在农业方面,拼多多迄今为止已发动5万名新农人,在全国农产区建立分拣、包装、物流的分布式中心。过去3年,平台共计销售109亿斤农货,可装满9万节火车厢,相关交易总额达510亿元。拼多多覆盖的农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产区,已基本实现农户“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

但与其说拼多多通过全新的电商模式扶贫,我们更愿意说拼多多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乡镇的生产力价值。

用三步定义生产力价值,城乡经济发展不止于消费升级

即使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能感知到这些年间农业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培育了高产、反季的蔬菜水果,也能利用上更环保的农药和化肥。但我们的农业生产模式还是相对传统的。基本还处在土地适合种什么就什么、邻居种什么就种什么、城里流行什么就种什么这几种状态里。同时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消费主权”似乎又不够清晰,有时会出现牛油果这种被社交媒体捧红的消费升级进口水果,有时又会因为当年某种农产品产量过高而低价抢购。

这种情况下,中国日益高涨的消费能力无法和乡镇的生产力价值形成正相关关系,无法把城市消费升级的动力导向乡镇。进而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而拼多多重新定义乡镇生产力价值的方式,或许可以当做一种参考系。

第一步,下放生产决策权。

通过市场而决策生产,是最理想的方式。可对于农业来说,生产决策权其实被把握在“中间商”手里,他们向农户下大宗订单,并向下呈现给消费者。这时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就会形成相当大的滞后性,比如今年草莓卖的好,可能明年农民才能知道。

消费者的选择权被困在由超市和市场构建的子集中,对于那些未列在子集中商品他们却一无所知。

拼多多所做的,一方面是扩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把那些大部分北上广消费者不熟悉的商品呈现在他们眼前,例如百香果和雪莲果这些不会出现在家边超市的水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去网上搜索哪里有卖,但当拼多多以一个相对高性价比的价格提供尝试的机会后,后续都有不错的销量,加快了小众农产品的流动。另一方面是推行C2M模式,利用拼团模式让乡镇产地可以更直接的接触到一线市场,不光精简了产业链,也让农业、制造业的基础从业者可以更敏锐的获知和预测市场反应,进而掌握生产决策权。

第二步,用AI弥平消费鸿沟。

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巨大的消费鸿沟。乡镇消费者只能通过集市购买到低质低价的产品,而城市消费者也很难买到低加工、更加原汁原味的土产。这样的二元模式下,两个群体更没办法形成购买力和生产力的流动。

拼多多所做的,除了提供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以外,还通过AI对于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向不同消费者提供针对性补贴。例如面对城市消费者,拼多多可能会主推9.9包邮的土鸡蛋,或几十元的健身器材,用低于他们心理预期的价格撬动消费,让他们去尝试并接受“乡土好货”。而面对乡镇消费者,拼多多可能会主推价格优惠的3C产品,让他们可以不接受层层分销商的盘剥,也能购买到高质量商品。

这样一来不仅双方的购买力和生产力能够得到匹配,激发消费活力,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与乡镇的生活质量。

第三步,借助完善工业体系鼓励品牌平权。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体系的完善程度可以说在全球都数一数二。可在贸易全球化的主流模式下,想从制造商品发展到制造品牌就很困难。尤其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国际品牌商品。

但在拼多多平台上,品牌方可以更精准的获知消费者需求而进行定制生产,减少风险,不光大小品牌,只要愿意让利消费者,都可以获得曝光机会。同时拼多多还会深入产地,进行对口支援活动。上个月拼多多就在夷陵举行了“奔跑吧!柑橘”大型对口支援公益活动。在平台支持下,仅用了十天就售光了21万斤夷陵柑橘,也让消费者对夷陵柑橘这一品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让农产品不再仅仅是苹果、橘子、香蕉,而是带着品牌概念一起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每个厂商都可以成为品牌、每个品牌都有机会被了解的平权模式,可以为中国乡镇的制造业、农业生产博得更多议价能力、鼓励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压榨价格。

定义之后:把技术升级当做农业发展的下一个命题

一切的变化都在于把未来塑造的更加美好,生产力价值重新定义只是过程,我们更期待的是重新定义后的结果。当生产力价值得以提升之后,中国乡镇的产业发展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拼多多CEO黄铮已经率先给出了一种答案——用技术重构农业生产。黄铮在采访时曾提到,未来农业将被AI、5G和物联网彻底改变。

这三项技术也是公认的兵家必争之地,与未来整体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可以根据目前已有的技术趋势,来看看这项技术究竟会如何改变农业生产。

从AI技术来看,对于图像的高效采集和分析可以极大减少农业对于人力依赖。比如在除虫、浇灌上,都可以通过无人机采集图像加上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来发现每一株植物是否生虫、是否需要浇灌,再通过无人机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劳动力日益减少的乡镇地区来说,这一点决定了能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能力。

而物联网带来的,是对供应链每一处细节的及时感知。从一片果园长势如何到运输过程中的仓储温度,都可以被悉数获知,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和消费者。

至于高速传输的5G信号,更是这一切的基础。建立在高速流通的信息之上,也许未来消费者每天打开手机就能获知今年哪种水果长势最好,随手下单购买,在运输时商家可能看到有几枚水果有可能会腐烂,在送达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就及时补发……

总之在技术加持下,信息获知范围的扩展和传输速度的加快是未来乡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玩家们也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拼多多财报中显示,当季投入的研发费用增加至3.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8%,较Q2环比增长80%,平台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9.8%。

现如今拼多多已经在商品推荐和识别山寨商品中应用上了AI技术,或许随着和乡镇一线产地的合作日益深入,拼多多也会把这些先进技术带进田间地头。到时候我们距离想象中的未来,就又进了一步。

每当变化来临,我们总是兴趣高涨,因为任何一种文明的进步,从来不会在对现状的维持中诞生,而是在不断的涂抹和重写中逐渐向前。如今铅笔和橡皮已经在一齐工作,准备好在物质文明的坐标系上重新画上重重一笔,落笔之处,或许就从我们的乡镇田园开始。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