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对生鲜态度生变:VC退场,PE只看头部玩家
作者: 刘韵甜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19-11-25 10:05
11月22日,呆萝卜确认其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公司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而在5个月前,呆萝卜才刚刚拿到6.3亿元融资。
呆萝卜资金链告急背后一个更加严酷的真相是,资本对生鲜的态度发生变化,不再像2017年、2018年那样大量投入。这将对依靠融资而生存的生鲜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用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的话来说,这是一群靠“肾透析”才能存活的群体。
多家资本机构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2019年的生鲜赛道,尽管新老玩家新招频出,但有意义的新模式已经很少出现。另外,正遇上资本寒冬,资本也“没钱了”。
纵观下来,2019年生鲜企业融资出现两个趋势:一是资本投资逻辑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占坑式”激进策略转变为目前的保守稳健型投资,资本已经将业务模式的长期成立性、运营的健康度以及节奏的稳健性作为最主要考量;二是VC正在退场,大型PE机构将重点投资头部企业,最终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近期没有人再投资生鲜了”,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表示,“生鲜零售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的流量争夺。从投资安全角度来看,VC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验证,行业变化又很快,所以生鲜业态不是很适合VC投资。”
前两年的资本疯狂推动,使一些激进的创业者看到行业“风口”,希望通过融资做大规模,快速占领市场。资本降温之后,几位头部的生鲜企业经营者呼吁,希望入局的企业能够尊重生鲜行业本质,做到“耐心”经营。
资本投资逻辑发生转变
VC为何看上生鲜赛道?一位投资人表示,生鲜的高频、刚需属性,能够让企业与消费者在一周内接触互动多次,企业一旦在前端垄断这一流量入口,其他品类的商品也可以顺其自然进行导流,从而实现流量变现。这是企业在进行客户争夺最直接的一个触点。
但目前,资本看待生鲜的逻辑已经转变。
投资了钱大妈的启承资本创始人常斌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他依然长期关注生鲜赛道,资本对业务本身没有方向性的偏好,但他会将业务模式的长期成立性、运营的健康度以及稳健的节奏作为最重要的投资考量。
一位投资经理表示,目前资本对生鲜赛道上企业不盈利的容忍度已经有所改变。就以一些生鲜企业烧钱补贴用户来说,如果这个模式要长期可行,企业就一定得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补贴给挣回来。
“但现在一些生鲜创业企业的难点是,用户的消费需求是否真正被满足是不可被证实的,补贴最终能不能解决问题,也无法预测。有大量的企业把补贴直接干到底,钱就是这么烧起来的”。上述投资经理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一位生鲜电商企业创始人表示,他6月份接洽的资本方目前都已暂停投资。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还在探索阶段,真正出现破局为时尚早。
“生鲜商品难以保存,运输损耗率达20%,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以至于净利润率被大大削减。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损耗后,基本没有利润。虽然理论上熬过客单价和用户习惯之后能迎来规模效应,但具体能否熬到那一刻还是未知数,这让各家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充满变数。”该企业创始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为这两年生鲜热潮的推动者,资本也出现了分流:中小VC退场,大型投资机构或将迎来收割时刻。
“风险资本,回报周期一般5~10年,强调单个项目收益。生鲜赛道目前资本投入的要求比较高,不是一般创业者和VC能参与的。”一位投资人表示。
投资了多家社区生鲜品牌的某产业基金负责人表示,他们现在基本上不关注生鲜领域了。
曾经投资了家家悦、生鲜传奇的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也认为,当前的生鲜业态已经不再适合VC去投资了。
对于生鲜赛道的投资生意,大型投资机构的机会巨大。一位头部资本的合伙人表示,除了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外,接下来生鲜赛道的投资机会将被高瓴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一流投资公司瓜分。
多位投资者持有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今日资本可能是未来生鲜零售领域获利最大的投资公司。今日资本投资的叮咚买菜、谊品生鲜、兴盛优选目前已经成为头部企业。
此外,从投资侧重点来看,资本对生鲜的投资重点从此前的渠道(生鲜零售)转变为供应链(生鲜加工)层面的投资。
“生鲜是唯一一个上游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产业。所以,后端的供应链存在着极大的改造和升级机会,这些机会又会推动前端产品、品类、以及渠道的创新。现在多家机构已经从原来C端视角出发转变为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从后端往前端看整个消费市场。我们更关注有深厚的供应链基础的企业。后端是基石,搭建好了才能够推动前端的发展。”一位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资金重仓头部企业
资本市场目前对生鲜企业捂紧“钱袋子”是有迹可寻的。
以生鲜电商数据为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人民币。但根据《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与用户画像分析报告》,今年的1-3月生鲜电商企业仅融资13笔,融资约3.9亿元人民币。
《2019社区生鲜调研报告》亦指出,与去年相比,2019年生鲜领域投资总量和投资笔数双双下降。
上述数据反映出资本的谨慎态度,同时也显现出在募资难的形势下,大部分创投机构花钱更小心翼翼。
在一些关注生鲜的创投投资经理社群,弥漫着投资经理人对失业的担忧、对大环境的看衰,甚至部分投资经理已经开始准备休假。这与他们2018年底的工作状态截然不同——在过去的一年,一个投资经理一天辗转多个城市,面谈数十位创业者是非常普遍的工作节奏。
背后是资本寒冬。从去年年底至今,资本寒冬笼罩整个创投圈,VC、PE募资难,甚至连母基金都缺钱。一级市场正经历大浪淘沙,不少基金公司“哀鸿遍野”。
但有观点认为即便是资本寒冬,并非所有企业都出现“钱荒”。
多位中小型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表示:现在资本圈多数基金出现钱荒,而钱集中在一些头部机构。基于此,头部资本的集资能力越来越强,而它们将重点投向接近跑出模式的头部生鲜企业。
目前,一些顶级资本在前置仓与社区团购持续加码,都希望在行业大变革中分到一杯羹。对于中小投资机构而言,他们基本不怎么关注生鲜赛道了。
对于资本寒冬,一些实体店经营者的共识是,生鲜应该回归“耐心”经营。一位拿到A轮融资的生鲜企业创始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大量资本进入一定会推动生鲜行业发展,也一定会产生投资泡沫。对企业而言,有些企业看到了行业机会,努力融资做大规模快速占领市场。希望企业能够尊重生鲜行业本质,做到“耐心“经营。
一位投资人分享了这样一则案例:有一家独角兽生鲜B2B企业,用户增长快,复购率高,近两年不断融资抢占市场。其创始人6月公开说银行还有二十几亿人民币储备,7月又做了B4与B5轮数亿美金融资。目的很明显,它就想拉拢十几家投资公司站队,筹备了几十亿人民币准备快速开拓全国市场。
“对于一个毫无生鲜背景又希望通过资本快速占领全国市场的生鲜电商公司而言,这是拔苗助长。整合全国生鲜市场,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耐心’经营,需要时间,需要长期资本而非短期风险资本的加持。”上述投资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不过,对投资这门生意,不同的投资人表现出不同的投资风格。比如,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认为,资本投的创始人应该对自己够狠,具有杀手直觉和极强的洞察力,能快速学习,坚定执行,且志存高远,内心强大,永不放弃。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希望“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完】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