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支架1.3万降到700,对失控的资本必须勒紧?

作者: 杨国英 来源: 杨国英观察 2020-11-11 20:55

文/杨国英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都变了!

美国大选折射出的社会撕裂,中国在竭力避免。

全球第一和全球第二大国,一个已进入无法逃避的历史周期律,与之相伴的,将是撕裂和动荡。

另一个,则在加速调整,扼制资本的无形霸权,予民生息,以延缓、或尝试规避历史周期律的到来。

食利阶层哭了!

回顾下近期的信号:

1,上周,医用耗材冠脉支架,在国家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中,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下降到700元,直达地板价。

去年开始的国家药品集采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除了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中国最大的民生工程——试行以来,集中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价96%。

对肮脏的医药界,进行彻底清除,有预见性的,应该是2018年7月《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的上映。

这部影片公映的背后,其实,也含带着国家对医药界治理的决心——不能让“看得起病、却吃不起药”,在现实社会中再上演了。

给医药资本正常的利润,但坚决扼制医药资本的贪婪。

2,昨天,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强调,“互联网科技巨大掌控大量数据,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这是对半月前蚂蚁集团暂停上市的再次点题了。

不论是谁主导的资本,也不论是哪一个明星公司,只要资本越过了边界,就必须勒紧缰绳,以避免其成为失控的野蛮。

对蚂蚁集团敲响警钟,这是开始,下一步,包括电商领域、以及社交领域,对这些领域的大数据巨头,对其商业边界的政策定调,也快要到来了。

3,停牌4年,恒大终止重组深深房。

恒大终止重组,这是预料之中的,也是恒大的识时务。

今年对房地产紧锣密鼓的政策扼制,让几乎所有房企都失算了。

原来的调控政策,几乎都是三年为期,但是,这一次始于2016年的调控,在三年过去之后,今年不仅没有任何松动,反而进一步收紧了。

对地产资本的扼制,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核心之核心,三条红线的祭出,并收紧几乎所有的融资通道(信贷、海外债、信托、IPO等),其要务就在于,划清地产资本的界限。

这个界限就在于:负债不能多,杠杆不能高,不能给金融系统埋地雷;利润率不能高,房地产要回归民生属性。

中国加速调整资本与民生的关系。

资本要有边界,资本一旦失去了边界,必然会导致资本霸权,进而异化为反噬的怪兽,击穿商业伦理,甚至扰乱社会秩序。

资本边界是什么?

要予民生息,要让中小企业有生存空间,要防范商业巨头的逐利代价让全社会承担。

当然了,这么说,并不是彻底否认资本的价值,资本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资本更是创新的加速器。

但是,资本必须要引导,要引导进入实体经济,资本必须要有边界,否则,医药垄断性的定价,民生如何维持?互联网巨头垄断性的扩张,中小实体如何生存?地产豪强的巨额负债,一旦难以维持,后果会不会系统性金融风险?

给资本设立边界,历史周期律才不会发生,才不会让食利阶层一直笑,良性社会的阶层流动也才不会封堵。

有边界,资本才能正向,才能与大众利益构成增量循环,否则,事实上,必然要与大众利益敌对,进入惨烈的存量博弈。

关键是,现在存量博弈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没看到今年的双11,没有往年火热了吗。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