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镰刀,割了喜剧之王这茬老韭菜?
作者: 杨国英 来源: 杨国英观察 2020-11-20 22:21
文/杨国英
周星驰的人设,有点要垮了。
港媒报道,周星驰被前女友于文凤追讨7000万港元投资佣金一案,18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审。
夹杂着旧情的财务纠纷,被大张旗鼓地闹上法院,这对体面人而言,简直是太不体面了。一般大佬遇到这种事,几乎都化钱息事宁人,只要对方不狮子大开口。何况,于文凤,还不是一般的女朋友,而是曾与周星驰共同生活了13年的前女友,差不多算是半个前妻了。
不是不要面子,而是这两年,周星驰的里子有点撑不住了。否则,7000万港元,即便周星驰再抠门,也不至于将这事闹到法院去的——要不是这两年诸事不顺,一代喜剧之王(还有楼王、铺王等外号)的周星驰,身家早已破百亿了。
这两年,港岛风雨变幻,香港楼市一蹶不振,这对楼市炒家的周星驰,是一个重磅打击。
还有更重磅的打击,今天,主要说说这个。
5个月前,周星驰将自住的豪宅,向摩根大通抵押了,这是位于太平山顶的独幢别墅,价值近10亿港元。
抵押豪宅,还是自住的,可见周星驰是缺钱缺狠了,抵押是为了补偿一家A股上市公司(新文化)。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2017年初,周星驰将自己一家公司的45%股权,卖给A股上市公司新文化,提现13.26亿元的股权转让款。但是,这笔股权转让是有约束条件的(对赌协议),要求2016年—2019年,周星驰的公司净利润要做到10.4亿,如有不足,周星驰自掏腰包补偿并且还把股权买回去。
2019年至今的两年,不仅周星驰的炒房扑街,电影事业也是连续扑街,电影事业一旦扑街,就必须按照对赌协议的约定,自掏腰包补上预期差额。
琢磨名导演与影视类上市公司的对赌协议,是挺有意义的,背后折射的还是人性。
名导演旗下公司转让上市公司的股权,其实都没什么硬资产,唯一的资产就是自己。
比如,2015年A股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就曾花10.5亿购买东阳美拉70%的股份,东阳美拉是冯小刚的公司,当时资产总额只有1.36万,负债1.91万,所有者权益是负0.55万。
与新文化收购周星驰的公司一样,华谊兄弟收购冯小刚的公司,也是有对赌协议的——冯小刚必须在2016年贡献1亿利润之后,2017年-2020年,每年度业绩目标在上一年承诺目标基础上增加15%。
名导演与上市公司的对赌协议,我们拆一拆各自算的账,看一看到底是谁更精明、谁更傻?
名导演:押上自己4-5年的创作生命力,通过股权转让,先来一轮巨额变现。
上市公司:先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然后,再让名导演通过电影创作,分4-5年连本带息还回来。
所以,穿透表象,其实所谓的对赌协议,本质更接近于“股转债游戏”。
上市公司一次性支付巨额“卖身钱”给名导,然后,4-5年内,如果名导创造的价值超过约定额,那么就计算股权收益,反之,创造价值低于约定额,则名导要形成一笔“债务”,并要按期补亏。
这样解剖之后,其实,所谓的对赌协议,对上市公司是有利的,对名导是不利的。上市公司可进可退,进是股权,退则是债权,而名导却只有一条路,拼了命干活,达成KPI业绩考核。
这就涉及到人性了。明明是对自己不利的对赌协议,周星驰、冯小刚、张国立等人为什么还积极签约呢?
这是对自己的过度自信。当然,从结果看,名导们几乎全都栽了,周星驰栽得尤其狠,冯小刚栽得也可呛,张国立更是早就后悔连天。
名导们的过度自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相信自己创作导演的电演,年年都能更上一层楼;二是对自己投资能力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一次性落袋的“卖身钱”,每年都能运作出超过20%的收益。
结果,当然是悲催的。
一个人与一个公司是一样的,当红名导,犹如上市前的蚂蚁集团一样,如日中天之后,再创辉煌的概率变低,逐渐走下坡路的概率变高。
而要说投资能力,那更不是导演的强项了,不是说导演做不好投资,而是你一边要拼了命似地完成业绩对赌,一边又要搞好自己的投资,这可能吗?除非你是超人。
搞业绩对赌,算帐还是上市公司强。但是,上市公司的帐算得再精,面对的,也是名导老韭菜,相对稳定,但交易溢价也高,总之,老韭菜还能榨出什么营养出来?
老韭菜没营养,新韭菜才叫一个嫩。
所以,同样搞影视业绩对赌,相比收割名导老韭菜的华谊兄弟,专注收割导演新人嫩韭菜的光线传媒,水平和段位明显高多了。
当然了,想要收割新韭菜,是要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和扶持的,要有强组织和强运营系统,要将导演新人引入轨道,但这就是技术,这就是水平啊。
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的资本,旨在收割老韭菜的资本,都是没水平的,那属于纯粹的资本家,有本事收割新韭菜的资本,才是有水平的,本质上还是企业家。
时势变换,资本家走进黄昏,企业家才有前途。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