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打工人的中年危机并非无解

作者: 龚进辉 来源: 龚进辉 2020-11-27 19:28

别让35岁成为职场分水岭。

作者:龚进辉

与996一样,35岁成为互联网从业者不愿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非常容易刺痛他们的敏感神经。2017年,华为被传出裁掉35岁以上的老员工,今年腾讯也开始劝退35岁“高龄”员工。

一时之间,35岁员工在职场中何去何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少35岁或临近35岁的互联网打工人患上35岁焦虑症。按理来说,35岁正值当打之年,处于事业巅峰期,未来大有可为,奈何在残酷的职场却被贴上“高龄”的标签,碰壁、失意在所难免。

一种主流观点是:大部分岗位吃的是青春饭,互联网只喜欢年轻人,35岁已成为职场分水岭。对于35岁职场人来说,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进入管理层,要么辞职。换言之,35岁之后依然能安心和体面地工作在一线,似乎成为一种奢望。

考虑到绝大多数打工人都是泛泛之辈,35岁时有能力进入管理层的人少之又少,这意味着,他们在35岁只有辞职或被淘汰这条路可选。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不见得,想要找到出路或解药,必须先了解问题根源在哪,即为什么打工人会患上35岁焦虑症?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乍看之下,他们故意在搞年龄歧视,实则也有自己的现实考量。人到35岁,囿于生理原因,自身体力和精力已不够用,无法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相比。

以加班为例,年轻人拼劲十足,可以接受996、熬通宵等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而35岁职场人无法做到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家庭各种大事小情,使他们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放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上,平时能做到不请假就算不错,工作效率难免会打折扣。

同时,与35岁职场人相比,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激情,都更胜一筹。而互联网行业在不断快速变化之中,企业只有拥抱变化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一直在线,这决定与时俱进、持续进化的年轻人往往更吃香。

此外,无法走出舒适圈也是35岁职场人的一大劣势。大多数人到了35岁已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追求稳定成为他们的第一诉求,经不起大的波折。因此,他们没法冒险,不会再冲动行事,久而久之便习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思维力、创意力与年轻人没法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体力精力、学习能力、工资成本上,35岁职场人均不占优,只剩下工作经验比年轻人更丰富这一优势。如果换作你是老板,综合权衡之后,估计也会不怎么待见35岁职场人,而经验不足并不影响年轻人被重用,毕竟可以培养,上升空间巨大,未来有更多可能。

当经验优势不足以支撑35岁职场人继续发光发热,年龄劣势就会暴露无遗,竞争不过年轻人只是时间问题,当一个个年轻人职级、薪酬超过自己时,场面尴尬可想而知,年龄大、水平一般的他们成为团队中的异类。即便公司愿意接纳35岁职场人留在一线,估计他们也过不了自己那关,可能会走到辞职这一步。

因此,不管你承不承认,职场中年危机始于35岁,35岁是职场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凡是有能力的人,35岁时成为高层,或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能够带团队、做项目、做管理,成为企业中独当一面的一员悍将。能力不足的人,到了35岁,要么混迹于底层,要么依然只是中层,提拔无望、升迁无望。

这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到了35岁,那些有能力,过得好的人只会越混越好;而那些缺乏能力,又不思进取的人,要么只能维持原样,要么越混越差。一言以蔽之,后生可畏,表现平平的中年人注定会被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所取代。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35岁职场人只能被迫接受被淘汰的残酷命运?如何克服这场避无可避的中年危机?

谁说35岁员工就一定会被淘汰?阿里一把手张勇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前不久,他在阿里“五年陈”授戒仪式上向35岁以后立志写代码或做一线技术工作的员工喊话,“我120%鼓励、支持、欣赏、敬佩,为你们创造条件。现在我最发愁的事情不是35岁以上的员工写代码,而是35岁以上的员工不写代码。”

张勇发话了,阿里35岁以上员工可以继续体面地在一线打拼。其实,不光阿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大门也始终向35岁职场人敞开。比如,被称为“操作系统天神”的戴夫·卡特勒,年过70还在微软写代码;40多岁的PHP创始人之一Andi Gutmans、XML之父Tim Bray,都在亚马逊写代码。

公司允许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并非单纯出于包容精神和人文关怀,而是看中他们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专才。其实,没必要刻意去讨论35岁职场人的出路在哪,而应从第一原理出发,搞清楚问题本质,即什么样的人才在职场中更吃香,甚至可以成为常青树?

答案很简单,工作能力出众、工作态度端正的人在职场中更受欢迎,前者指专精一线业务或技术,后者指具有拼搏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才能跟上公司和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所以,35岁职场人不妨从这两个方面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

一方面,积极尝试,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圈。企业要发展,需要优秀、有闯劲、有活力的团队,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有思想、敢拼搏,敢于跳出舒适圈,不害怕改变、不畏惧竞争,直面一切挑战,坚持进取,才会有出路。能做到的人,职场路上定能化茧成蝶。

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变化。时代在发展、公司在进步,人的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高龄”打工人往往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心态上,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坚持学习,就能顺应这种变化,主动掌握机遇,而不是把机会让给别人。

当然,职场变幻莫测,35岁打工人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的同时,还应做好两手准备,给自己留条后路。简单来说,他们应及时充电学习,为转行或创业储备更多筹码和资源,即便有朝一日被离职来临时,也能做到从容应对,实现华丽转身。

转行方面,35岁离开年轻化的互联网行业,可以选择进入教育行业、保险行业,或走学术研究之路,开启职业的新起点。创业方面,十余年工作下来,他们已积累足够的经验、专业知识与人脉,在产业互联网寻找创业机会未尝不可。

产业互联网时代,2B领域创业者平均年龄至少比2C领域创业者大5岁,这决定行业经验十分重要,更需要有经验、稳重的人,35岁职场人比经验尚浅的年轻人更具创业优势。无论是行业洞察、抗压能力还是风险管理,都能体现老司机的一面。

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打工人一到35岁,没必要去做无谓的焦虑,而应坦然面对。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再就业、创业,都是可选项,东边不亮西边亮,打工人不缺去处。而前提是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即前面提到的工作能力出众、工作态度端正。

站在人生长河来看,35岁是大好年华,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之前十余年的工作沉淀,是打工人的宝贵财富。只要你不放弃、肯努力,随时都有机会,且潜力无限,终将书写绚丽多彩的人生新篇章。

我始终坚信,35岁打工人的中年危机并非无解,放平心态、做更好的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自己,一往无前,打工人加油!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