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快仓CEO杨威:技术改造世界,理工男的浪漫与想象
作者: 电商财经汇 来源: 电商财经汇 2021-01-14 12:02
平行世界中,如果杨威没有选择创业,那么他可能将成为世上顶尖的自行车职业选手,且还是国内骑得最快的数人之一。
这是可以预见的。
因为早在知名企业振华重工工作时,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杨威便已在各大自行车赛事中崭露头角,其获得的奖金也远超工资。
但杨威还是走向了另一条路——创业。
2014年,杨威投身物流机器人赛道,创办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为“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这一愿景不懈奋斗。
在人生岔路口上放弃骑车,选择创业,在杨威眼中,是顺理成章的事。
“要是做自行车职业选手,我费那么大劲考技术类专业干嘛。”他告诉AI蓝媒汇(lanmeih001)。
是的,这个80后创业者,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是一名典型的学霸工科男。
这固然是影响杨威作出选择的一大因素。
但更大原因在于,骨子里的杨威更愿意迎接挑战,拥抱不确定性。
毕竟对于当时的他而言,骑自行车骑得更快,已经不构成什么难度。而转身创业,则充满了无限未知的可能。
另外看上去迥异的人生路径,却拥有着同样事关成功的属性,那就是坚韧。
杨威是一个拥有极致毅力的人,从一开始就是。
他在投身创业前,即具备了成为一名顶尖自行车职业选手的确定性,便是清晰例证。更不为人知的是,早在高中时期的杨威体重超过200斤,在立下减肥决心后,仅用了四个多月,杨威便成功减重了60斤。
这种宝贵的性格特质,亦在杨威创业一路走来,体现得淋漓至尽。
2020年12月,AI蓝媒汇独家对话杨威
7年前的国内物流机器人赛道,还是一片资本热钱尚未投注过多关注的市场。彼时杨威团队从0起步也尤为艰苦,几人聚集在从上海一家企业借来的一间仓库中,就围着一张隔板,鼓捣起了原型机。
也正是凭借着杨威等人的坚韧努力,一步步踏实苦干,不断地打磨产品、迭代技术,物流机器人赛道逐渐有了清晰的未来,开始向外界释放其广阔的想象力。
现在的快仓智能,已经成长为国内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头部独角兽公司、单仓部署规模全球第二大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厂商,且增速迅猛。
据了解,2017-2019年,快仓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近10倍,2020年全年订单量为2019年的300%以上。
不过对于这样亮眼的成绩,杨威觉得不算什么。
“目前公司只是从婴儿变孩童了。我们有自己一定的能力了,有独到的产品了,能为一些用户产生价值了,而且也能走向海外了,但距离目标与愿景,还需要持续成长进化。”杨威说道。
要知道,杨威给快仓立下的使命是“让人类不再搬运”。这是工科男希望通过技术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美好浪漫,也是快仓团队为之奋斗的究极目标。
现在的快仓,还在路上。
技术已在改造社会。
2020年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超过20亿,相比2019年再次暴涨。订单量猛增的同时,从消费者体验来看,“配送速度更快了”。
这背后,离不开智能仓库的助力。
其中之一,便是位于江苏无锡的菜鸟智能仓库。这个超过3万平米的库区内,每一天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穿梭其间,高效完成存储、搬运、转运等工作,并能够互相避让,自主充电的正是快仓约1000台智能物流机器人。
在双11期间,该菜鸟智能仓库还推出了直播。最高峰时,有约1亿人在线“监督”机器人工作,并直观感受到技术对传统内部物流业态的改造。
这个大规模商业运用中,快仓与菜鸟合作,通过定制搭建整套调度系统,以及快仓成熟的潜伏式智能物流机器人,实现了仓储的无人化、智能化。
不仅让人类从繁重的搬运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是降本增效。
去年11月,快仓发布了全球首创的Quick Pick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率、高存储、高稳定性的智能料箱机器人与小巧轻盈、高效灵活、高性价比的智能载具搬运机器人相互结合,实现了“密集存储+货到人拣选”的更优使用组合,有效解决了“超高出入库流量”要求下“拆零拣选及海量SKU退货”人工作业效率低的痛点。
其中,拣选人效可达450-600 PCS/H(400个入站),相较传统人工拆零拣选仓,效率提高3-4倍。
“最开始我们的智能物流机器人,目标是‘赋予仓库灵魂’”,通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能让我们整个机器人集群变得更智能,让海量订单执行变得更有效,这一阶段服务的还是以电商为主的海量订单任务分解型仓库。”杨威说道。
上述的菜鸟智能仓库,便是快仓应用的典型案例。
不过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快仓发现智能内部物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商场景,在流通、制造场景中亦广泛存在,并在2018年提出新的愿景:让人类不再搬运。
他的设想是:“未来,每个智能仓库都会像一个有智能交通系统的智慧城市一样。仓库里的每条巷道相当于城市的车道,叉车相当于大卡车,料箱机器人相当于小巴士,快递分拣机器人运载力最小,但是速度最快,就相当于小汽车。巷道的通行能力是道路的信号灯,每一台车、每一个机器人都是自动驾驶,它们的信息协同由智慧城市的中控系统来完成。”
而此后快仓的每一步,均为朝这个目标持续迈进。
2019年,发布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大脑”EVO系统,引领物流机器人行业进入高度智能化的3.0时代。
2020年7月,研发了一款“手脚并用”的复合机器人,可以快速部署在工厂、仓库等各种空间内的生产物流、仓储物流环节,能够替代多个人力完成上下料、搬运等作业。
同年11月,发布全球首创的Quick Pick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快仓不仅要做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更要做智能内部物流产业链上的厂商,以行业级产品,赋能并改造传统内部物流业态。
截至目前,快仓已服务全球15个国家30多个行业500多家企业用户,其中包括60多家各行业全球头部企业,如ICT世界500强、大飞机制造巨头、国药、高济医疗、中国邮政、DHL、菜鸟网络、唯品会、PCB上市公司、一汽、上汽、三菱等,服务领域从最早的电商行业,衍生至电子终端、航空、医药、邮递物流、PCB、汽车、电梯等多个行业。
在“让人类不再搬运”这一愿景推进过程中,快仓的价值亦被多方认可。
2020年12月15日,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快仓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开工典礼上,杨威与上海宝山区区委书记等当地领导共同为项目培土奠基。
该项目规划面积约68亩,总投资超5亿元人民币,预计在几年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研发、测试、制造、应用为一体的世界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大做文章。
差不多同期,快仓也完成了C+轮融资,引入了凯傲集团、沙特阿美等新投资方。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成立至今以来快仓完成的第五轮融资。此前的B轮融资中,菜鸟网络、软银中国成为了快仓的投资方。
多方的追捧,正是对快仓本身以及快仓所处赛道想象空间的认可
一方面,柔性、智能化、低成本的智能内部物流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商仓库,二是传统行业对供应链的改良,这二者都在向更加敏捷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还在国际化。
有统计显示,当前国际范围内全行业智能物流机器人的整体渗透率仅为1%左右,未来可期的市场规模保守计算将高于5000亿元。
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杨威一直是想着代表中国智造的一部分,走出国门的。
2018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以来,快仓已在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日韩、中东等地区均有落地,其机器人海外出货量已超过总销量的10%。
并在这一过程中,杨威发现在整个智能物流机器人产业链各个节点上中国智造的优势已经凸显出来,包括应用场景以及客户、底层研发能力、供应链等。
“欧美的物流机器人起步较早,技术也比较先进,但受限于基础制造业供应链等配套设施,以至于技术迭代、产品演化速度上是比较慢的。而在国内,一方面是整个供应链特别齐全,另一方面国内物流行业的应用场景更加复杂,国内的机器人行业技术迭代升级速度非常快,并且在多应用场景下有了更多打磨产品,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可能。”杨威认为,往后看5~10年,这一定是一个中国企业大放异彩的舞台。
快仓亦在努力成为关键角色。此次C+轮引入凯傲集团、沙特阿美等新投资方,正有加速国际化方面考虑。
一个背景是,凯傲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工业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在100多个国家帮助工厂、仓库和配送中心改善物资流和信息流。
在拿到凯傲集团投资前,快仓便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快仓的产品将通过凯傲的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进行分销,以扩大后者自动化仓库解决方案的全球产品供应。本轮融资完成后,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快仓的出海道路也将更加顺畅。
“未来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也会出现四大家族,就像今天工业机器人行业的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我相信其中一定有我们中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智能物流机器人必将成为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基础设施,到那一天快仓可达成让人类不再搬运的创业使命。”杨威说道。
这也正是快仓追求的星辰大海。
创立至今,快仓已经成长为国内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头部独角兽公司、单仓部署规模全球第二大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厂商。
复盘这一路走来,虽然创业充满不确定性以及遍布艰辛,但快仓还是找到了确定性因素,并凭借于此脱颖而出。
这一确定性,从做事风格而言,是杨威团队的坚韧与踏踏实实。
杨威至今还对早期的融资记忆尤深。
2014年,快仓刚成立,是一个仅有三人的小型团队,彼时的智能机器人赛道刚兴起了苗头,远没有现今这般蔚然气象。
在上海一个咖啡馆里,杨威约了一个做仓库的老板,没有丝毫创业经验的他,甚至没准备一份BP,手上就一份技术规格书。
这场会面中,杨威讲了四个多小时。虽然投资人根本就没听懂,但仍然投了天使轮,理由很简单:这个理工男能讲四个多小时技术相关,踏实靠谱。
再到A轮,是百世集团投的。这场融资过程,同样跟杨威想象中的不一样。
2015年的一个周六夜晚,百世集团董事长周韶宁来访。
不同于别处融资创业者给投资人讲如何通过技术去改造世界的故事,在快仓的两个多小时内,都是周韶宁在讲,杨威团队在听。杨威也根本没预想到这种情形。
周韶宁讲完,杨威就说了一句:百世挺好,然后前者回应:我们投你。
事后跟周韶宁熟了之后,杨威也向他了解下为什么百世愿意投资快仓。
周韶宁是这样考虑的,百世作为物流企业,看重了智能仓储的价值,要投资这个赛道,但这个赛道需要一堆踏踏实实的人做,涉及到机器人、集群操作系统、供应链等多个环节。而快仓的团队,在他眼中,正是这样一群人。
周韶宁造访的那个夜晚,不是工作日,快仓团队所有人都在加班,且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场。
从价值观角度来说,正是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上,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杨威一直认为,智能物流机器人赛道,只有长期主义才能到达彼岸。
“我比较反对所谓风口这个概念,因为再怎么样,企业都需要交付设备、系统,以及交付服务。而这些针对的是客户真实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需要时间去积累,需要时间去打磨。不是说今天做了一款产品,明天各行各业都能广泛适用。”
踏踏实实做设备,踏踏实实做系统,踏踏实实服务用户,这是长期主义的外在。坚持技术自主研发底色,这是长期主义的内核。
截至目前,快仓已有固定员工近500人,其中硕博士学历员工占30%以上。目前研发工程师数量保守估计占比超过5成。其近两年的收入中,有50%左右用作研发投入。技术积累方面,目前快仓已获得及申请200多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近一半。
凭借这种对长期主义的信仰与践行,过去的快仓奔跑得很快。
也将凭借于此,快仓再次向前。
“做出更多行业级产品,成为全球顶尖厂商,推动智能物流机器人这一全新产业发展,实现让人类不再搬运这颗初心不变。”面对未来,杨威已经做好了准备。
【声明】该文由作者本人上传,其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亿邦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亿邦动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本文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run@ebrun.com。